影游融合视域下无限流影视的叙事研究

A Narrative Study on Infinite Flow Film and Televi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lm and Game Integration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作者:

司萌慧

导师:

贺艳

导师单位:

新闻传播学院(融媒体学院)

学位:

硕士

语种:

中文

关键词:

无限流;影游融合;游戏化叙事;影视叙事

摘要: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衍生发展,不同媒介相互融合,影视和电子游戏两大产业开始相互影响、汲取养分,在艺术表现力方面不断碰撞。“影游融合”是影视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同时也是一种介于影视与电子游戏之间的新型艺术形式,从IP改编到交互电影,再到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影视和游戏逐渐并道而行。“无限流”是影游融合背景下影视作品新兴的艺术形式,它将游戏化的叙事模式融入影视作品的创作中,一经问世,屡创收视新高,相关话题和讨论也持续不断。伴随着这一崭新的剧作模式的出现,无限流影视是什么,它讲述了什么样的内容,又是如何讲述这些故事等等,这些问题有待我们研究和厘清。本文以无限流影视作品为研究对象,以叙事学理论为视角,分析此种影视作品的叙事内容、叙事话语以及叙事结构。在叙事学理论的框架下,通过对无限流影视作品的梳理和探讨,试图概括:无限流影视是什么、无限流影视向人们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无限流影视又是以何种方式讲故事。研究发现:影游融合背景下的无限流影视具有游戏化叙事的特点,具体表现为闯关式的故事情节设置、角色扮演类游戏玩家形象,这是其叙事内容上的新变化;在叙事话语方面,无限流影视的叙事聚焦属于“任意视角上的‘异源故事叙事’”,叙述者不仅会用自己的全知视角讲述故事,也会用到影视中角色的特定视角去呈现故事,音乐、影像和字幕具有“言说”功能,能够增强叙事声音的表达;在叙事结构上,无限流影视属于分岔路径叙事,这种分岔路径叙事可以具体划分为并列式和回环式,在深层结构的意义指向上,以格雷玛斯的“角色模式”和“语义方阵”模式为指导,发现无限流影片中人性和伦理道德始终是其叙事结构的价值核心,不仅如此,“生死”以及“善恶”观念同样是其深层叙事逻辑的重要内容,是故事讲述的核心观念。综上所述,以叙事学理论为无限流影视叙事研究的视角,对这类无限流影视作品进行全面、深刻地分析,以期开拓观众对于此类影视作品的新认知,激发受众的持续关注。同时,以叙事的视角对无限流影视剧进行研究,能够为叙事学理论提供丰富新颖的案例,对后续学者应用理论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英]约翰·比格著,戴行钺译:《观看之道》,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李显杰:《电影修辞学:镜像与话语》,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3.[美]罗伯特·麦基,周铁东译:《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版。 4.黎萌:《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 6.[法]热奈特,王文融译:《叙事话语与新叙事话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7.赵毅衡:《文学符号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 8.杨新敏:《电视剧叙事研究》,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9.储双月:《电影与叙事》,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年版。 10.[美]彼得·帕沙尔,李鲤译:《电影中的复合叙事》,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7年版。 11.[法]马塞尔• 马尔丹 ,何振淦译:《电影语言》,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6年版。 12.钟惦棐:《起搏书》,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版。 13.马海良译:《新叙事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 15.[美]简·麦戈尼格尔:《游戏改变世界》,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版. 16.[美]盖布·兹彻曼,乔斯琳·林德:《游戏化革命:未来商业模式的驱动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7.姜浩,陈宇航,王强著:《数字媒体技术与互动影视应用》,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18.张育华:《电视剧叙事话语》,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06年版。 19.邵燕君:《破壁者:网络文化关键词》,北京: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8年版。 2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1.[法]亨利·柏格森,吴士栋译:《时间与自由意志》,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22.[德]弗里德里希·尼采著,虞龙发译:《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版。 23.[法]罗杰·加洛蒂,吴岳添译:《论无边的现实主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24.[美]理查德·麦特白,吴菁、何建平等译:《好莱坞电影》,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25.[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广东:花城出版社,1983年版。 26.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7.贺艳:《关于“家”的想象与叙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叙事文化研究》,重庆: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28.[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倪伟译:《视觉文化导论》,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9.[美]戴卫·赫尔曼, 马海良译:《新叙事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0.罗伯特·C·艾伦,麦永雄译:《重组话语频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1.罗念生,杨周翰译:《诗学·诗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32.特里·伊格尔顿,刘峰译:《文学原理引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 33.[以]施洛米丝·雷蒙·凯南,赖干坚译:《叙事虚拟作品:当代诗学》,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4.[美]大卫·波德维尔著,张锦译:《电影诗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5.[德]瓦尔特·本雅明,王涌译:《艺术社会学三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二)论文类 36.杨鹏鑫:“电影叙事的九种层级关系及层控问题”,当代电影,2023年。 37.杨鹏鑫:“论环形循环叙事电影的建构原则和形态惯例”,当代电影,2018年。 38.杨鹏鑫:“论非线性叙事电影的九种叙事模式”,南大戏剧论丛,2015年。 39.杨鹏鑫:“分岔路径叙事电影:形态演变与叙事惯例”,艺术百家,2018年。 40.聂伟,杜梁:“泛娱乐时代的影游产业互动融合”,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 41.杜梁,聂伟:“从‘后窗’走向‘广场’:试论电影与电竞的互融叠合”,当代电影,2020年。 42.陈旭光,李典峰:“技术美学、艺术形态与‘游生代’”思维——论影游融合与想象力消费”,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 43.李晋林:“游戏电影给电影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当代电影,2009年。 44.金韶:“影游融合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当代电视,2019年。 45.张斌,郑妍:“电视剧的MDA架构——论电视剧的‘游戏化’与‘游戏效应’”,艺术广角,2016年。 46.刘彬彬,王雪蕾:“游戏化电视剧多维互动格局的建构——以‘无限流’电视剧为例”,科技传播,2023年。 47.黄望莉,蒋想想:“‘无限流’:电影《白蛇2:青蛇劫起》的一次文化分析”,电影新作,2022年。 48.许盛,江月:“国产科幻剧《开端》的想象力消费研究”,视听,2022年。 49.黄瑛:“《开端》:影游融合剧的创新实践与想象力消费”,电影新作,2022年。 50.杨晨:“网络文学的类型核心分析法”,网络文学评论,2019年。 51.闫梦姣:“出入之间——无限流小说中的‘人’与‘系统’关系之辩”,新纪实,2021年。 52.边宇晗:“无限流小说的叙事模式研究”,新纪实,2022年。 53.赵文国:“ 中国电影叙事学研究三十年”, 电影文学,2018年。 54.郭钟安:“电影文本内外的叙事交流:建构电影修辞叙事学”,当代电影,2023年。 55.周梅:“影视作品中声乐艺术的叙事作用”,电影文学,2012年。 56.姜燕:“叙事学视阈下电视剧的声音创作研究”,中国电视,2013年。 57.刘盈:“论声音对影视叙事空间的塑造和延展作用”,当代电视,2015年。 58.祝虹:“视点与聚焦:影视叙事的信息传播及审美动机”,当代电影,2015年。 59.刘婷:“逻辑下的一致性——影视叙事中人物与情节的关系”,中国电视,2016年。 60.金洪申:“意图、悬念和惊奇视域中的影视叙事”,电影文学,2016年。 61.孙燕:“从小说叙事到影视叙事”,电影文学,2010年。 62.高永利:“借鉴·创造——从《魔王》看连环画艺术与影视叙事技巧的融合”,装饰,2012年。 63.刘荃,韩晶:“超媒介影视叙事的概念厘定与特征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 64.张之羽,丁晋:“数字时代影视与电子游戏的跨媒介叙事与融合”,传媒,2023年。 65.张争:“荒诞、游戏与反抗:影视作品中‘时间循环’的叙事流变及价值意蕴”,电影文学,2023年。 66.关萍萍:“电子游戏叙事性解读”,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67.黄轶林:“电子游戏的叙事研究——以《最终幻想7》为例”,云南大学,2016年。 68.王峥,王建一:“电影与游戏影像元素的比较”,电影艺术,2006(02),第111-114页。 69.倪 震,谢 晋:“谢晋导演访问记”,当代电影 ,2004年。 70.[美]M.J.波特,D.L.拉森,A.哈思考克等:“叙事事件的重新诠释——电视叙事结构分析”,世界电影,2020 年。 71.张鸿:“电影音乐的叙事功能探究”,《电影文学》,2009年。 72.陈旭光,李黎明:“从《头号玩家》看影游深度融合的电影实践及其审美趋势”,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 73.杜梁,聂伟:“从‘后窗’走向‘广场’:试论电影与电竞的互融叠合”,当代电影,2020年。 74.周涌,李雨谏:“媒介意识与故事世界——近年国产动画电影在动游联动路径上的创作研究”,当代电影,2020年。 75.王峥:“数字化时代电影与游戏的相互渗透”,影视技术,2005年。 76.王峥,王建一:“电影与游戏影像元素的比较”,电影艺术,2006年。 77.汪代明:“引擎电影,电子游戏与电影的融合”,电影艺术,2007年。 78.曹渊杰,李亦中:“现代电影与电子游戏的交互趋势”,当代电影,2008年。 79.孙绍谊:“被‘看’的影像与被‘玩’的影像:走向成熟的游戏研究”,文艺研究,2016年。 80.徐昕:“共享意义与身份认同:《开端》的跨媒介叙事研究”,戏剧之家,2022年。 81.宋毅铮:“对话‘长远时间’:巴赫金‘对话理论’下的《开端》”,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 82.董雨虹,曹敬波:“悬疑推理网络剧的数字叙事、密度美学与道德关怀——以《开端》为例”,三明学院学报,2022年。 83.张巧玲:“重复叙事式‘穿越’电影的审美魅力——以电影《罗拉快跑》和《源代码》为例”,戏剧之家,2019年。 84.张诗弩:“时间循环叙事的‘影游融合’特征”,传媒论坛,2022年。 85.孙可佳, 关玲:“从叙事理论到交互实践:互动影视的出现与发展” ,编辑之友,2022年。 86.孙可佳:“技术驱动下的互动影视剧之形态分析”,电影评介, 2021年。 87.王洪喆:“迷宫如何讲故事:‘巨洞探险’与电子游戏的跨媒介起源”,读书,2022年。 88.段艳红:“从《罗拉快跑》看电影内部节奏”,电影文学,2013年。 89.刘佳欣,王欣,罗志强:“立异、共鸣、感染:悬疑网剧《开端》出圈成因探析”,视听,2022年。 90.张琦:“重复·虚幻·现实——电影《源代码》中的叙事笔法与最终归宿”,青年文学家,2013年。 91.王靖一:“论《罗拉快跑》叙事结构的创新思考”,戏剧之家,2018年。 92.龙迪勇:“复杂性与分形叙事——建构一种新的叙事理论”,思想战线,2012年。 93.杨晓林,陈曼青:“回环式叙事结构电影论”,当代电影,2021年。 94.郭晓君:“国产悬疑网剧《开端》的叙事突破探究”,新媒体研究,2022年。 95.周蕊:“后现代电影《罗拉快跑》视听语言分析”,传媒论坛,2019年。 96.刘家念:“影-游融合态势下互动电影的媒介梳理和影像探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 97.张晨起:“国产互动剧互动策略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 98.周怡:“电影游戏现象研究”,当代文坛,2006年。 99.汪代明,张金华:“电子游戏挑战电影观念体系”,当代文坛,2006年。 100.闭尔伦:“跨媒介理论与跨语言实践——游戏化叙事的溯源研究”,南方文坛,2023年。 101.曲春景, 张倩怡:“影视剧和电子游戏的叙事伦理比较”,电影新作, 2011年。 102.让-米歇尔·弗罗东,杨添天:“电影的不纯性——电影和电子游戏”,世界电影,2005年。 103.李响:“电子游戏叙事的电影化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 104.周曦媛:“‘影游融合’趋势下的电影叙事变革探析”,重庆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年。 105.张子坤:“媒介融合语境下的影游融合——对电影语言革新趋势的分析”,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年。 106.王朔:“影游融合视域下的互动剧研究”,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 107.李浩, 陈静:“期待·召唤·想象:影游融合类互动剧审美研究” ,科技传播,2023年。 108.王亚男, 王传领: “影游融合视角下互动影视的叙事特性”,电影文学, 2023年。 109.郭钟安:“电影文本内外的叙事交流:建构电影修辞叙事学”,当代电影, 2023年。 110.邓立峰:“网络剧《开端》:‘无限流’与‘生活流’的‘汇流’”,《中国艺术报》,2022年。 111.张育华:“电视剧叙事话语的问题聚焦”,中国电视,2004年。 112.李庚:“美国罪案剧英雄叙事解读”,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 113.张智华:“情节与电视剧叙事节奏”,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 114.丁忠伟,周靖波:“论电视剧叙事者现身问题”,现代传播,2004年。 115.陈旭光,张明浩:“论后疫情时代影游融合电影的新机遇与新空间”,电影艺术,2020年。 116.谭皓天,侯明希:“‘无限流’剧集霸屏背后:叙事与文化的结合共鸣”,电影文学,2022年。 117.郭晓君:“国产悬疑网剧《开端》的叙事突破探究”,新媒体研究,2022年。 118.许敏球:“《开端》带给网络科幻剧‘好开端’”,视听界,2022年。 119.毛桢:“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多时空叙事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年。 120.李雨谏:“青年亚文化形象、双向身份认同与解域化主体性——当下影游融合类电影中的人物研究”,文艺论坛,2021年。 121.敖柏:“形象·类型·价值: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的艺术创制——基于奈飞(Netflix)平台中韩剧集的比较研究”,艺术评论,2022年。 122.刘芳亮:“‘善恶’与‘生死’:《妙先生》中的哲学反思与价值表达”,艺术评鉴,2021年。 123.梁雅洁:“黑泽明电影叙事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 二、外文参考文献 (一)论文类 124. Jenkins H, “Games, the new lively art, Handbook of computer game studies,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05. 125. Frasca G. “Ludology meets narratology: Similitude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video) games and narrative,” Ludology, org, 1999. 126. Pop D, “Parasitical Stories, Narrative Viruses and Hybrid Storytelling in Fantasy Cinema and Culture,” Images, Cinema, Theory, Media, Ekphrasis. 127. Denson S, Jahn-Sudmann A. “Digital seriality: On the serial aesthetics and practice of digital games,” Eludamos, Journal for Computer Game Culture, 2013. 128. Brookey R A, “Hollywood gamers: Digital convergence in the film and video game industrie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10. 129. Philipp Schmerheim. “Paradigmatic Forking-Path Films:lntersections Between Mind-Game Films and Multiple-Draft Narratires,” l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 2008.

提交日期

2024-06-15

引用参考

司萌慧. 影游融合视域下无限流影视的叙事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2024.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影游融合视域下无限流影视的叙事研究
  • dc.title
  • A Narrative Study on Infinite Flow Film and Televi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lm and Game Integration
  • dc.contributor.schoolno
  • 20210552002160
  • dc.contributor.author
  • 司萌慧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新闻传播学院(融媒体学院)
  • dc.contributor.degree
  • 硕士
  • dc.contributor.childdegree
  •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 dc.contributor.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 西南政法大学
  • dc.identifier.year
  • 2024
  • dc.contributor.direction
  • 影视传播
  • dc.contributor.advisor
  • 贺艳
  • dc.contributor.advisorAffiliation
  • 新闻传播学院(融媒体学院)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subject
  • 无限流,影游融合,游戏化叙事,影视叙事
  • dc.subject
  • Infinite; Movie-game fusion; Gamified narrative;Film and Television Narrative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衍生发展,不同媒介相互融合,影视和电子游戏两大产业开始相互影响、汲取养分,在艺术表现力方面不断碰撞。“影游融合”是影视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同时也是一种介于影视与电子游戏之间的新型艺术形式,从IP改编到交互电影,再到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影视和游戏逐渐并道而行。“无限流”是影游融合背景下影视作品新兴的艺术形式,它将游戏化的叙事模式融入影视作品的创作中,一经问世,屡创收视新高,相关话题和讨论也持续不断。伴随着这一崭新的剧作模式的出现,无限流影视是什么,它讲述了什么样的内容,又是如何讲述这些故事等等,这些问题有待我们研究和厘清。本文以无限流影视作品为研究对象,以叙事学理论为视角,分析此种影视作品的叙事内容、叙事话语以及叙事结构。在叙事学理论的框架下,通过对无限流影视作品的梳理和探讨,试图概括:无限流影视是什么、无限流影视向人们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无限流影视又是以何种方式讲故事。研究发现:影游融合背景下的无限流影视具有游戏化叙事的特点,具体表现为闯关式的故事情节设置、角色扮演类游戏玩家形象,这是其叙事内容上的新变化;在叙事话语方面,无限流影视的叙事聚焦属于“任意视角上的‘异源故事叙事’”,叙述者不仅会用自己的全知视角讲述故事,也会用到影视中角色的特定视角去呈现故事,音乐、影像和字幕具有“言说”功能,能够增强叙事声音的表达;在叙事结构上,无限流影视属于分岔路径叙事,这种分岔路径叙事可以具体划分为并列式和回环式,在深层结构的意义指向上,以格雷玛斯的“角色模式”和“语义方阵”模式为指导,发现无限流影片中人性和伦理道德始终是其叙事结构的价值核心,不仅如此,“生死”以及“善恶”观念同样是其深层叙事逻辑的重要内容,是故事讲述的核心观念。综上所述,以叙事学理论为无限流影视叙事研究的视角,对这类无限流影视作品进行全面、深刻地分析,以期开拓观众对于此类影视作品的新认知,激发受众的持续关注。同时,以叙事的视角对无限流影视剧进行研究,能够为叙事学理论提供丰富新颖的案例,对后续学者应用理论提供参考。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media, the film and video games industries have begun to influence and absorb nutrients from each other, constantly colliding in term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The integration of film and video is an important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s well as a new art form that lies between film and video games. From IP adaptation to interactive movies, and then to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film and video games are gradually merging. "Infinite Flow" is an emerging art form in the context of film and video integration. It integrates gamified narrative patterns into the creation of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and once it is released, it has repeatedly set new high ratings, and related topics and discussions continue to be discussed. With the emergence of this new mode of drama, what is Infinite Stream Film and Television, what kind of content it tells, and how to tell these stories, etc., these issues need to be studied and clarified by us.This article takes infinite stream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s the narrative content, narrative discourse, and narrative structure of such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ive theory.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narrative theory, through the sorting and exploration of infinite stream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ummarize: what infinite stream film and television is, what kind of stories infinite stream film and television tells to people, and how infinite stream film and television tells stories.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 infinite stream film and televis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gration of film and game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amified storytelling, specifically manifested in the setting of challenging storylines and the image of role-playing game players, which is a new change in their narrative content; In terms of narrative discourse, the narrative focus of Infinite Flow film and television belongs to the "heterologous story narrative" from any perspective. The narrator not only tells the story from their omniscient perspective, but also uses the specific perspective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to present the story. Music, images, and subtitles have the function of "speaking", which can enhance the expression of the narrative voice; In terms of narrative structure, Infinite Flow Film and Television belongs to the forked path narrative, which can be specifically divided into parallel and circular narratives. In terms of the meaning direction of the deep structure, guided by Greimas' "character mode" and "semantic matrix" mode, it is found that human nature and ethical morality are always the value core of its narrative structure in Infinite Flow Film. Moreover, "life and death" and "good and evil" Concep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deep narrative logic and the core concept of storytelling.In summ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ive theory in the study of infinite stream film and television narrative, a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analysis of such infinite stream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is conducted in order to broaden the audience's new understanding of such works and stimulate their sustained attention. At the same time, studying infinite stream film and television dramas from a narrative perspective can provide rich and novel cases for narrative theory,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scholars to apply theory.
  • dc.date.issued
  • 2024-06-04
  • dc.date.oralDefense
  • 2024-05-21
  • dc.relation.citedreferences
  • 一、中文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英]约翰·比格著,戴行钺译:《观看之道》,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李显杰:《电影修辞学:镜像与话语》,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3.[美]罗伯特·麦基,周铁东译:《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版。 4.黎萌:《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 6.[法]热奈特,王文融译:《叙事话语与新叙事话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7.赵毅衡:《文学符号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 8.杨新敏:《电视剧叙事研究》,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9.储双月:《电影与叙事》,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年版。 10.[美]彼得·帕沙尔,李鲤译:《电影中的复合叙事》,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7年版。 11.[法]马塞尔• 马尔丹 ,何振淦译:《电影语言》,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6年版。 12.钟惦棐:《起搏书》,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版。 13.马海良译:《新叙事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 15.[美]简·麦戈尼格尔:《游戏改变世界》,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版. 16.[美]盖布·兹彻曼,乔斯琳·林德:《游戏化革命:未来商业模式的驱动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7.姜浩,陈宇航,王强著:《数字媒体技术与互动影视应用》,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18.张育华:《电视剧叙事话语》,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06年版。 19.邵燕君:《破壁者:网络文化关键词》,北京: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8年版。 2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1.[法]亨利·柏格森,吴士栋译:《时间与自由意志》,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22.[德]弗里德里希·尼采著,虞龙发译:《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版。 23.[法]罗杰·加洛蒂,吴岳添译:《论无边的现实主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24.[美]理查德·麦特白,吴菁、何建平等译:《好莱坞电影》,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25.[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广东:花城出版社,1983年版。 26.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7.贺艳:《关于“家”的想象与叙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叙事文化研究》,重庆: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28.[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倪伟译:《视觉文化导论》,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9.[美]戴卫·赫尔曼, 马海良译:《新叙事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0.罗伯特·C·艾伦,麦永雄译:《重组话语频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1.罗念生,杨周翰译:《诗学·诗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32.特里·伊格尔顿,刘峰译:《文学原理引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 33.[以]施洛米丝·雷蒙·凯南,赖干坚译:《叙事虚拟作品:当代诗学》,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4.[美]大卫·波德维尔著,张锦译:《电影诗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5.[德]瓦尔特·本雅明,王涌译:《艺术社会学三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二)论文类 36.杨鹏鑫:“电影叙事的九种层级关系及层控问题”,当代电影,2023年。 37.杨鹏鑫:“论环形循环叙事电影的建构原则和形态惯例”,当代电影,2018年。 38.杨鹏鑫:“论非线性叙事电影的九种叙事模式”,南大戏剧论丛,2015年。 39.杨鹏鑫:“分岔路径叙事电影:形态演变与叙事惯例”,艺术百家,2018年。 40.聂伟,杜梁:“泛娱乐时代的影游产业互动融合”,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 41.杜梁,聂伟:“从‘后窗’走向‘广场’:试论电影与电竞的互融叠合”,当代电影,2020年。 42.陈旭光,李典峰:“技术美学、艺术形态与‘游生代’”思维——论影游融合与想象力消费”,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 43.李晋林:“游戏电影给电影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当代电影,2009年。 44.金韶:“影游融合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当代电视,2019年。 45.张斌,郑妍:“电视剧的MDA架构——论电视剧的‘游戏化’与‘游戏效应’”,艺术广角,2016年。 46.刘彬彬,王雪蕾:“游戏化电视剧多维互动格局的建构——以‘无限流’电视剧为例”,科技传播,2023年。 47.黄望莉,蒋想想:“‘无限流’:电影《白蛇2:青蛇劫起》的一次文化分析”,电影新作,2022年。 48.许盛,江月:“国产科幻剧《开端》的想象力消费研究”,视听,2022年。 49.黄瑛:“《开端》:影游融合剧的创新实践与想象力消费”,电影新作,2022年。 50.杨晨:“网络文学的类型核心分析法”,网络文学评论,2019年。 51.闫梦姣:“出入之间——无限流小说中的‘人’与‘系统’关系之辩”,新纪实,2021年。 52.边宇晗:“无限流小说的叙事模式研究”,新纪实,2022年。 53.赵文国:“ 中国电影叙事学研究三十年”, 电影文学,2018年。 54.郭钟安:“电影文本内外的叙事交流:建构电影修辞叙事学”,当代电影,2023年。 55.周梅:“影视作品中声乐艺术的叙事作用”,电影文学,2012年。 56.姜燕:“叙事学视阈下电视剧的声音创作研究”,中国电视,2013年。 57.刘盈:“论声音对影视叙事空间的塑造和延展作用”,当代电视,2015年。 58.祝虹:“视点与聚焦:影视叙事的信息传播及审美动机”,当代电影,2015年。 59.刘婷:“逻辑下的一致性——影视叙事中人物与情节的关系”,中国电视,2016年。 60.金洪申:“意图、悬念和惊奇视域中的影视叙事”,电影文学,2016年。 61.孙燕:“从小说叙事到影视叙事”,电影文学,2010年。 62.高永利:“借鉴·创造——从《魔王》看连环画艺术与影视叙事技巧的融合”,装饰,2012年。 63.刘荃,韩晶:“超媒介影视叙事的概念厘定与特征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 64.张之羽,丁晋:“数字时代影视与电子游戏的跨媒介叙事与融合”,传媒,2023年。 65.张争:“荒诞、游戏与反抗:影视作品中‘时间循环’的叙事流变及价值意蕴”,电影文学,2023年。 66.关萍萍:“电子游戏叙事性解读”,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67.黄轶林:“电子游戏的叙事研究——以《最终幻想7》为例”,云南大学,2016年。 68.王峥,王建一:“电影与游戏影像元素的比较”,电影艺术,2006(02),第111-114页。 69.倪 震,谢 晋:“谢晋导演访问记”,当代电影 ,2004年。 70.[美]M.J.波特,D.L.拉森,A.哈思考克等:“叙事事件的重新诠释——电视叙事结构分析”,世界电影,2020 年。 71.张鸿:“电影音乐的叙事功能探究”,《电影文学》,2009年。 72.陈旭光,李黎明:“从《头号玩家》看影游深度融合的电影实践及其审美趋势”,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 73.杜梁,聂伟:“从‘后窗’走向‘广场’:试论电影与电竞的互融叠合”,当代电影,2020年。 74.周涌,李雨谏:“媒介意识与故事世界——近年国产动画电影在动游联动路径上的创作研究”,当代电影,2020年。 75.王峥:“数字化时代电影与游戏的相互渗透”,影视技术,2005年。 76.王峥,王建一:“电影与游戏影像元素的比较”,电影艺术,2006年。 77.汪代明:“引擎电影,电子游戏与电影的融合”,电影艺术,2007年。 78.曹渊杰,李亦中:“现代电影与电子游戏的交互趋势”,当代电影,2008年。 79.孙绍谊:“被‘看’的影像与被‘玩’的影像:走向成熟的游戏研究”,文艺研究,2016年。 80.徐昕:“共享意义与身份认同:《开端》的跨媒介叙事研究”,戏剧之家,2022年。 81.宋毅铮:“对话‘长远时间’:巴赫金‘对话理论’下的《开端》”,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 82.董雨虹,曹敬波:“悬疑推理网络剧的数字叙事、密度美学与道德关怀——以《开端》为例”,三明学院学报,2022年。 83.张巧玲:“重复叙事式‘穿越’电影的审美魅力——以电影《罗拉快跑》和《源代码》为例”,戏剧之家,2019年。 84.张诗弩:“时间循环叙事的‘影游融合’特征”,传媒论坛,2022年。 85.孙可佳, 关玲:“从叙事理论到交互实践:互动影视的出现与发展” ,编辑之友,2022年。 86.孙可佳:“技术驱动下的互动影视剧之形态分析”,电影评介, 2021年。 87.王洪喆:“迷宫如何讲故事:‘巨洞探险’与电子游戏的跨媒介起源”,读书,2022年。 88.段艳红:“从《罗拉快跑》看电影内部节奏”,电影文学,2013年。 89.刘佳欣,王欣,罗志强:“立异、共鸣、感染:悬疑网剧《开端》出圈成因探析”,视听,2022年。 90.张琦:“重复·虚幻·现实——电影《源代码》中的叙事笔法与最终归宿”,青年文学家,2013年。 91.王靖一:“论《罗拉快跑》叙事结构的创新思考”,戏剧之家,2018年。 92.龙迪勇:“复杂性与分形叙事——建构一种新的叙事理论”,思想战线,2012年。 93.杨晓林,陈曼青:“回环式叙事结构电影论”,当代电影,2021年。 94.郭晓君:“国产悬疑网剧《开端》的叙事突破探究”,新媒体研究,2022年。 95.周蕊:“后现代电影《罗拉快跑》视听语言分析”,传媒论坛,2019年。 96.刘家念:“影-游融合态势下互动电影的媒介梳理和影像探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 97.张晨起:“国产互动剧互动策略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 98.周怡:“电影游戏现象研究”,当代文坛,2006年。 99.汪代明,张金华:“电子游戏挑战电影观念体系”,当代文坛,2006年。 100.闭尔伦:“跨媒介理论与跨语言实践——游戏化叙事的溯源研究”,南方文坛,2023年。 101.曲春景, 张倩怡:“影视剧和电子游戏的叙事伦理比较”,电影新作, 2011年。 102.让-米歇尔·弗罗东,杨添天:“电影的不纯性——电影和电子游戏”,世界电影,2005年。 103.李响:“电子游戏叙事的电影化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 104.周曦媛:“‘影游融合’趋势下的电影叙事变革探析”,重庆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年。 105.张子坤:“媒介融合语境下的影游融合——对电影语言革新趋势的分析”,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年。 106.王朔:“影游融合视域下的互动剧研究”,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 107.李浩, 陈静:“期待·召唤·想象:影游融合类互动剧审美研究” ,科技传播,2023年。 108.王亚男, 王传领: “影游融合视角下互动影视的叙事特性”,电影文学, 2023年。 109.郭钟安:“电影文本内外的叙事交流:建构电影修辞叙事学”,当代电影, 2023年。 110.邓立峰:“网络剧《开端》:‘无限流’与‘生活流’的‘汇流’”,《中国艺术报》,2022年。 111.张育华:“电视剧叙事话语的问题聚焦”,中国电视,2004年。 112.李庚:“美国罪案剧英雄叙事解读”,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 113.张智华:“情节与电视剧叙事节奏”,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 114.丁忠伟,周靖波:“论电视剧叙事者现身问题”,现代传播,2004年。 115.陈旭光,张明浩:“论后疫情时代影游融合电影的新机遇与新空间”,电影艺术,2020年。 116.谭皓天,侯明希:“‘无限流’剧集霸屏背后:叙事与文化的结合共鸣”,电影文学,2022年。 117.郭晓君:“国产悬疑网剧《开端》的叙事突破探究”,新媒体研究,2022年。 118.许敏球:“《开端》带给网络科幻剧‘好开端’”,视听界,2022年。 119.毛桢:“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多时空叙事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年。 120.李雨谏:“青年亚文化形象、双向身份认同与解域化主体性——当下影游融合类电影中的人物研究”,文艺论坛,2021年。 121.敖柏:“形象·类型·价值: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的艺术创制——基于奈飞(Netflix)平台中韩剧集的比较研究”,艺术评论,2022年。 122.刘芳亮:“‘善恶’与‘生死’:《妙先生》中的哲学反思与价值表达”,艺术评鉴,2021年。 123.梁雅洁:“黑泽明电影叙事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 二、外文参考文献 (一)论文类 124. Jenkins H, “Games, the new lively art, Handbook of computer game studies,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05. 125. Frasca G. “Ludology meets narratology: Similitude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video) games and narrative,” Ludology, org, 1999. 126. Pop D, “Parasitical Stories, Narrative Viruses and Hybrid Storytelling in Fantasy Cinema and Culture,” Images, Cinema, Theory, Media, Ekphrasis. 127. Denson S, Jahn-Sudmann A. “Digital seriality: On the serial aesthetics and practice of digital games,” Eludamos, Journal for Computer Game Culture, 2013. 128. Brookey R A, “Hollywood gamers: Digital convergence in the film and video game industrie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10. 129. Philipp Schmerheim. “Paradigmatic Forking-Path Films:lntersections Between Mind-Game Films and Multiple-Draft Narratires,” l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 2008.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