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研究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theory on scientific socialism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归属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田敏

导师:

潘宇鹏

导师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位:

硕士

语种:

中文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创新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长期现代化探索和实践的产物,它深刻融合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成果。作为历经百年探索的独创性理论结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针对新时代中国建设何种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课题给出了创造性解答,为科学社会主义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使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现实情境下,针对新矛盾与新问题持续探索的结果。首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到底何以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能够保证其创新始终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坚持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立论之基,坚守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成就如何体现。在政治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实施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经济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坚持高质量发展;在生态治理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准则,这些发展要求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创新。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立足新发展阶段、实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安排;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科技创新和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发展动力;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更高层面推动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些发展成就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理念;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成了符合人类价值发展规律的共同价值,这些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立场。最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具有重要价值。其不仅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而且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引领人类社会朝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12.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13.《列宁选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14.《列宁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5.《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16.《列宁全集》(第4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7.《毛泽东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8.《毛泽东文集》(第7、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9.《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20.《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2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2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2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26.《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27.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2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2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30.《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31.《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3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97、1999年版。3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003年版。3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6、2008年版。3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011、2013年版。3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016年版。3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3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4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4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4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4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44.高原:《科学社会主义》,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45.王怀超,秦刚:《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7年版。46.辛向阳:《中国式现代化》,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47.任仲文:《中西方现代化的不同逻辑起点、模式选择与价值追求》,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2年版。48.刘同舫:《唯物史观与中国式现代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49.钱海:《生态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50.肖贵清:《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51.瞿晓琳:《新时期邓小平改善民生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2.吴海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53.[德]洛尔夫德鲁贝克、雷纳特·麦科尔著:《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籍维立、王宏道等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54.[美]塞缪尔·亨廷顿等著:《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张景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55.[美]吉尔伯特·罗兹曼著:《中国的现代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56.[美]保罗·托马斯著,孙文亮等编:《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从恩格斯到阿尔都塞》,王远河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57.[意]纳波利奥尼著:《中国道路:一位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孙豫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二、论文类1.于维力:“中国共产党丰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22年。2.江溪泽:“《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书信选编〉》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22年。3.张艳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建构研究”,兰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2年。4.孔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4年。三、期刊类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年第8期。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党建》,2021年第7期。3.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奋斗》,2021年第9期。4.韩庆祥:“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逻辑”,《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7期。5.赵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2013年第2期。6.高继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5期。7.庄泽林:“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结合: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标志性特征”,《科学社会主义》,2023年第5期。8.冯昊,辛向阳:“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年第5期。9.王公龙:“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文明新秩序的构建”,《科学社会主义》,2023年第2期。10.项久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3期。11.辛向阳:“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科学内涵及现实意义”,《江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9期。12.胡振良:“开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年第3期。13.石镇平:“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年第5期。14.严文波,沈卓群:“中国式现代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性贡献”,《科学社会主义》,2024年第6期。15.刘伟:“中国式现代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现实性的实践证成及其示范意义”,《科学社会主义》,2024年第2期。16.胡丹丹,雷江梅:“中国式现代化拓新科学社会主义的三维分析”,《毛泽东思想研究》,2024年第2期。17.吕佳翼,李敏华:“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创性贡献”,《社会科学动态》,2024年第4期。18.徐亚清,于水:“历史、理论与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意蕴”,《科学社会主义》,2023年第5期。19.李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创性贡献”,《科学社会主义》,2022年第3期。20.王进芬,吴琼:“列宁《国家与革命》中的人民民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科学社会主义》,2023年第3期。21.寇东亮:“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主张”,《科学社会主义》,2023年第3期。22.石镇平:“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年第3期。23.强舸,蔡志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科学理念、创造性实践与新时代发展路径”《科学社会主义》,2020年第5期。24.陈金龙:“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四维审视”,《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5期。25.王公龙:“中国式现代化:‘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伟大创造”,《社会科学》,2023年第1期。26.王晶:“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起源——兼论列宁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科学社会主义》,2023年第2期。27.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新发展”,《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3年第9期。28.郇雷:“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社会主义意蕴”,《社会主义研究》,2023年第4期。29.吴晓明:“世界历史与中国式现代化”,《学习与探索》,2022年第9期。30.康晓强:“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的新进展”,《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3年第9期。31.骆郁廷:“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主创新”,《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3年第8期。32.康晓强:“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创性贡献的层次结构”,《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5期。33.孙来斌:“列宁关于俄国通向现代文明之路思想及其开创性贡献”,《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34.谢晓娟,任静:“论马克思的人民观”,《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11期。35.黄坤:“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捍卫、创新与展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2021年第4期。36.戴木才:“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学理化建构的几个问题”,《贵州省党校学报》,2023年第5期。37.余永跃,徐海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内涵与世界意义”,《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第2期。38.颜晓峰:“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39.李昆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社会主义逻辑”,《思想理论战线》,2023年第4期。40.高继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守正创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年第1期。41.陈广亮,熊晓琳:“马克思社会形态思想与中国新型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唯物史观视域下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解读”,《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2期。42.韩振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结合”,《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1期。43.曹亚雄,王磊:“中国式现代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年第19期。44.周芷如:“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治理的生成逻辑、现实样态与价值遵循——基于科学社会主义视角”,《理论导刊》,2023年第11期。45.包心鉴:“中国式现代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23年第3期。46.康晓强:“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原创性贡献”,《理论与现代化》,2023年第2期。47.陈慧,陈胜云:“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守正创新”,《江南论坛》,2023年第6期。48.付文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四重阐释及其整合”,《探索》,2022年第3期。49.阮明环(越)著,潘金娥译:“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3第5期。50.李雪:“追根溯源: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逻辑演进与价值旨归”,《理论研究》,2023年第1期。四、报纸类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2.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3.习近平:“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2月8日。4.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6月1日。5.习近平:“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 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人民日报》,2023年9月10日。6.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7.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12月27日。8.习近平:“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人民日报》,2021年1月12日。9.本报评论部:“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人民日报》,2023年7月17日。10.查建国,陈炼:“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现代化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0月13日。11.张清俐:“走适合东方国家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9月18日。12.钟声:“遮掩不住的美国贫富分化冷酷现实”,《人民日报》,2023年2月27日。邢雪:“英国贫富差距加速扩大”,《人民日报》,2023年1月17日。

提交日期

2025-07-01

引用参考

田敏.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2025.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研究
  • dc.title
  •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theory on scientific socialism
  • dc.contributor.schoolno
  • 20220305001309
  • dc.contributor.author
  • 田敏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dc.contributor.degree
  • 硕士
  • dc.contributor.childdegree
  • 法学硕士学位
  • dc.contributor.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 西南政法大学
  • dc.identifier.year
  • 2025
  • dc.contributor.direction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潘宇鹏
  • dc.contributor.advisorAffiliation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subject
  •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创新
  • dc.subject
  • Key words: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ory; scientific socialism; innovation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长期现代化探索和实践的产物,它深刻融合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成果。作为历经百年探索的独创性理论结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针对新时代中国建设何种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课题给出了创造性解答,为科学社会主义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使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现实情境下,针对新矛盾与新问题持续探索的结果。首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到底何以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能够保证其创新始终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坚持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立论之基,坚守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成就如何体现。在政治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实施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经济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坚持高质量发展;在生态治理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准则,这些发展要求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创新。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立足新发展阶段、实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安排;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科技创新和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发展动力;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更高层面推动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些发展成就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理念;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成了符合人类价值发展规律的共同价值,这些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立场。最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具有重要价值。其不仅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而且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引领人类社会朝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前进。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e theory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is the product of the long-term modernizatio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people l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t deeply integrat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essence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th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of the loc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As an original theoretical crystallization after hundreds of years of exploration, the theory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has given a creative answer to the issue of what and how to build a strong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untry in the new era. It has endowed science with distinctiv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making scientific socialism glow with new vita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The innovation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ory on science is the result of the continuous exploration of new contradictions and new problems under specific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realistic situations. Firstly, how the innovation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ory to science can be? Theory can ensure that its theoretical innovation is always on the right path.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at we always adhere to the core principles of socialism, adhere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s the basis of argument, and adhere to the core values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Secondly, how the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theory on science are reflected. In terms of political construction,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always adheres to the party's overall leadership, adheres to the people's democracy in the whole process, implements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develops new productive forces in the economy, builds new production relations, and adhere 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ecological governance, thes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have realized the innova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At the same time,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is based on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 and implements the strategic arrangement of building a modern and powerful country; take the solution of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the new er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of reform as the driving force for development; it has created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promoted the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t a higher level. These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have expanded the theory of socialist development. China's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always adhered to the people's dominant posi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thought and the people's supremacy concept in the new era. Adher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nd generating common values in line with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values, these development concepts have creatively developed the value position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Finally, the theory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 innovation of science. It not only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but also opens up a new realm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a; moreover, it has transcended the Western modernization model, provided a new path for the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led the human society to move towards a more civilized direction.
  • dc.date.issued
  • 2025-05-29
  • dc.date.oralDefense
  • 2025-05-21
  • dc.relation.citedreferences
  • 一、著作类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12.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13.《列宁选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14.《列宁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5.《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16.《列宁全集》(第4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7.《毛泽东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8.《毛泽东文集》(第7、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9.《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20.《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2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2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2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26.《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27.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2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2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30.《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31.《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3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97、1999年版。3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003年版。3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6、2008年版。3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011、2013年版。3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016年版。3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3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4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4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4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4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44.高原:《科学社会主义》,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45.王怀超,秦刚:《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7年版。46.辛向阳:《中国式现代化》,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47.任仲文:《中西方现代化的不同逻辑起点、模式选择与价值追求》,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2年版。48.刘同舫:《唯物史观与中国式现代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49.钱海:《生态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50.肖贵清:《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51.瞿晓琳:《新时期邓小平改善民生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2.吴海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53.[德]洛尔夫德鲁贝克、雷纳特·麦科尔著:《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籍维立、王宏道等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54.[美]塞缪尔·亨廷顿等著:《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张景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55.[美]吉尔伯特·罗兹曼著:《中国的现代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56.[美]保罗·托马斯著,孙文亮等编:《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从恩格斯到阿尔都塞》,王远河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57.[意]纳波利奥尼著:《中国道路:一位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孙豫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二、论文类1.于维力:“中国共产党丰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22年。2.江溪泽:“《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书信选编〉》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22年。3.张艳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建构研究”,兰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2年。4.孔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4年。三、期刊类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年第8期。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党建》,2021年第7期。3.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奋斗》,2021年第9期。4.韩庆祥:“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逻辑”,《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7期。5.赵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2013年第2期。6.高继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5期。7.庄泽林:“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结合: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标志性特征”,《科学社会主义》,2023年第5期。8.冯昊,辛向阳:“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年第5期。9.王公龙:“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文明新秩序的构建”,《科学社会主义》,2023年第2期。10.项久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3期。11.辛向阳:“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科学内涵及现实意义”,《江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9期。12.胡振良:“开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年第3期。13.石镇平:“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年第5期。14.严文波,沈卓群:“中国式现代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性贡献”,《科学社会主义》,2024年第6期。15.刘伟:“中国式现代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现实性的实践证成及其示范意义”,《科学社会主义》,2024年第2期。16.胡丹丹,雷江梅:“中国式现代化拓新科学社会主义的三维分析”,《毛泽东思想研究》,2024年第2期。17.吕佳翼,李敏华:“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创性贡献”,《社会科学动态》,2024年第4期。18.徐亚清,于水:“历史、理论与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意蕴”,《科学社会主义》,2023年第5期。19.李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创性贡献”,《科学社会主义》,2022年第3期。20.王进芬,吴琼:“列宁《国家与革命》中的人民民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科学社会主义》,2023年第3期。21.寇东亮:“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主张”,《科学社会主义》,2023年第3期。22.石镇平:“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年第3期。23.强舸,蔡志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科学理念、创造性实践与新时代发展路径”《科学社会主义》,2020年第5期。24.陈金龙:“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四维审视”,《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5期。25.王公龙:“中国式现代化:‘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伟大创造”,《社会科学》,2023年第1期。26.王晶:“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起源——兼论列宁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科学社会主义》,2023年第2期。27.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新发展”,《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3年第9期。28.郇雷:“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社会主义意蕴”,《社会主义研究》,2023年第4期。29.吴晓明:“世界历史与中国式现代化”,《学习与探索》,2022年第9期。30.康晓强:“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的新进展”,《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3年第9期。31.骆郁廷:“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主创新”,《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3年第8期。32.康晓强:“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创性贡献的层次结构”,《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5期。33.孙来斌:“列宁关于俄国通向现代文明之路思想及其开创性贡献”,《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34.谢晓娟,任静:“论马克思的人民观”,《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11期。35.黄坤:“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捍卫、创新与展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2021年第4期。36.戴木才:“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学理化建构的几个问题”,《贵州省党校学报》,2023年第5期。37.余永跃,徐海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内涵与世界意义”,《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第2期。38.颜晓峰:“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39.李昆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社会主义逻辑”,《思想理论战线》,2023年第4期。40.高继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守正创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年第1期。41.陈广亮,熊晓琳:“马克思社会形态思想与中国新型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唯物史观视域下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解读”,《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2期。42.韩振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结合”,《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1期。43.曹亚雄,王磊:“中国式现代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年第19期。44.周芷如:“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治理的生成逻辑、现实样态与价值遵循——基于科学社会主义视角”,《理论导刊》,2023年第11期。45.包心鉴:“中国式现代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23年第3期。46.康晓强:“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原创性贡献”,《理论与现代化》,2023年第2期。47.陈慧,陈胜云:“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守正创新”,《江南论坛》,2023年第6期。48.付文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四重阐释及其整合”,《探索》,2022年第3期。49.阮明环(越)著,潘金娥译:“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3第5期。50.李雪:“追根溯源: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逻辑演进与价值旨归”,《理论研究》,2023年第1期。四、报纸类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2.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3.习近平:“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2月8日。4.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6月1日。5.习近平:“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 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人民日报》,2023年9月10日。6.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7.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12月27日。8.习近平:“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人民日报》,2021年1月12日。9.本报评论部:“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人民日报》,2023年7月17日。10.查建国,陈炼:“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现代化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0月13日。11.张清俐:“走适合东方国家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9月18日。12.钟声:“遮掩不住的美国贫富分化冷酷现实”,《人民日报》,2023年2月27日。邢雪:“英国贫富差距加速扩大”,《人民日报》,2023年1月17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