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算法安全治理的欧美经验与中国路径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归属学者:

谢波

归属院系:

国家安全学院

作者:

谢波 ; 陈晨

摘要:

本文基于“人-机器-环境”理论框架分析,算法安全风险经历产生、放大、扩散、爆发4个阶段,其以风险源、催化诱因、传导媒介为形成要素,在本体、管理及环境风险因素耦合作用下,促成信息茧房、算法武器化、权力格局畸变等典型风险样态。在算法风险治理上,欧盟和美国在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措施、治理模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为避免陷入算法领域的“科林格里奇困境”,中国应参考借鉴欧美算法安全治理经验,从理念、管理、技术和模式4个维度出发,通过坚持以人为本和发展与安全并重,构建集中统一、分散多元的算法治理体系,强调数智赋能实现算法向善,优化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共治模式,实现算法安全综合治理。

语种:

中文

出版日期:

2025-08-05

学科:

国家安全学

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 WJCI

提交日期

2025-09-02

引用参考

谢波; 陈晨. 人工智能算法安全治理的欧美经验与中国路径[J]. 中国科技论坛,2025(08):172-180.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人工智能算法安全治理的欧美经验与中国路径
  • dc.contributor.author
  • 谢波; 陈晨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
  • dc.publisher
  • 中国科技论坛
  • dc.identifier.year
  • 2025
  • dc.identifier.issue
  • 08
  • dc.identifier.page
  • 172-180
  • dc.date.issued
  • 2025-08-05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subject
  • 算法安全;人工智能;科林格里奇困境;风险治理;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文基于“人-机器-环境”理论框架分析,算法安全风险经历产生、放大、扩散、爆发4个阶段,其以风险源、催化诱因、传导媒介为形成要素,在本体、管理及环境风险因素耦合作用下,促成信息茧房、算法武器化、权力格局畸变等典型风险样态。在算法风险治理上,欧盟和美国在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措施、治理模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为避免陷入算法领域的“科林格里奇困境”,中国应参考借鉴欧美算法安全治理经验,从理念、管理、技术和模式4个维度出发,通过坚持以人为本和发展与安全并重,构建集中统一、分散多元的算法治理体系,强调数智赋能实现算法向善,优化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共治模式,实现算法安全综合治理。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研究”(24&ZD120);
  • dc.identifier.CN
  • 11-1344/G3
  • dc.identifier.issn
  • 1002-6711
  • dc.identifier.if
  • 2.781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