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传播影响力
本库下载频次:
本库浏览频次:
CNKI下载频次:0

归属学者:

屈直

归属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屈直 ;陈食霖

摘要: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朴素自然观、“民胞物与,万物同一”的环境价值观、“遵循规律,永续发展”的环境发展观和“惜生爱命,仁爱万物”的环境伦理观。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是古人在生产与生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自然规律与自然本身的经验性认识,在面对现代环境问题时只有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展现其生命力和现实适应性。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的需要,是增强中国在国际环境领域话语权的内在要求,是深入解决中国环境问题、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应该积极探索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路径,即实现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内涵和形式的当代革新,实现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西方绿色思潮的互动与对话,以及实现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新时代生产生活的相接相融。推动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以及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彰显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智慧。

语种:

中文

出版日期:

2025-06-30

学科:

中国哲学

提交日期

2025-09-05

引用参考

屈直;陈食霖. 论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 鄱阳湖学刊,2025(03):5-16+155.

全文附件授权许可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

  • dc.title
  • 论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dc.contributor.author
  • 屈直;陈食霖
  • dc.contributor.affiliation
  • 1.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 dc.publisher
  • 鄱阳湖学刊
  • dc.identifier.year
  • 2025
  • dc.identifier.issue
  • 03
  • dc.identifier.page
  • 5-16+155
  • dc.date.issued
  • 2025-06-30
  • dc.language.iso
  • 中文
  • dc.subject
  •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朴素自然观、“民胞物与,万物同一”的环境价值观、“遵循规律,永续发展”的环境发展观和“惜生爱命,仁爱万物”的环境伦理观。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是古人在生产与生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自然规律与自然本身的经验性认识,在面对现代环境问题时只有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展现其生命力和现实适应性。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的需要,是增强中国在国际环境领域话语权的内在要求,是深入解决中国环境问题、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应该积极探索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路径,即实现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内涵和形式的当代革新,实现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西方绿色思潮的互动与对话,以及实现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新时代生产生活的相接相融。推动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以及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彰显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智慧。
  • dc.identifier.CN
  • 36-1307/X
  • dc.identifier.issn
  • 1674-6848
  • dc.identifier.if
  • 0.244
回到顶部